top of page

媒體報導

微核磁掃描 30分鐘知疾病

【周昭平╱高雄報導】擔心影像檢查輻射傷害?有業者引進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發、運用在太空人檢查的微核磁共振健康掃描儀,民眾只要頭戴磁波晶片耳機,三十分鐘即可完成全身掃描,得知器官功能衰變分析,不過醫師提醒,該設備的醫學論證尚未被完全證實,民眾使用前要多留意。

磁波共振零輻射

晟海生物科技昨邀請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心理物理學研究院舉辦說明會,研發負責人弗拉幾米爾說,該儀器會發出載波,和人體內細胞微弱的磁波產生共振,振波經資料庫的分析比對,可顯示特有的疾病訊號及罹患各類疾病風險,由於只需戴耳機,沒有輻射傷害,以前都是俄羅斯太空人在外太空執行任務時,掌握身體狀況的設備。 
五年前就開始使用該儀器的羅東聖母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楊友華說,微核磁共振掃描儀能了解身體健康狀況,沒放射線,就像中醫把脈一樣,不過「現在坊間很多山寨機,功能要打問號,醫師專業判讀也很重要。」 
晟海科技負責人鍾明勲說,該儀器可檢測出身體腦神經、內分泌等十大系統共五百一十二項以上變異症狀,一次檢查需六千至一萬兩千元,目前僅少數醫院可提供服務。 

連結: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20224/34047254/

台灣蘋果日報   出版時間:2012/02/24

LC22_004.jpg
616480-XXL.jpg
616483-XXL.jpg

三立財經台   出版時間:2016/08/12

專業就看我/太空科技+大數據 預防醫學更便利

記者李漪灝、吳文昌/採訪報導

大數據的概念能不能應用在醫學上,這幾年,俄羅斯利用冷戰時期,檢查太空人健康的技術,再結合長期累積的病例數據,透過類似耳機的設備,不光是可以預判身體的情況,未來還打算結合中醫,找到更適合的治療方法。

 

如何能夠正確知道運動員在比賽期間是不是處於最佳狀況,從集權時代的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當年的太空科技有了新的應用方向。

檢測醫生:「不用抽血,也不用侵入式的檢測。」

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國際院士鍾明勳:「蘇聯為了要贏得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呢,花了非常大的經費在這個太空科技上面,那其中一項就是太空人身體健康的預測。」

 

他是鍾明勳,目前是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國際院士之一,對於已經從太空人轉換到運動員身上的微核磁共振技術,有專門的研究。

檢測醫生:「五到十分鐘,就可以知道你現在的身體狀況。」

運動員雷理莎:「這麼快?!」

 

鍾明勳:「每個細胞,它都有不同的代謝反應,像肝的細胞、胃的細胞、大腸的細胞、肺的細胞,因為這些細胞的這些功能是不一樣的,所產生的電流量也會不一樣,那電流量不一樣,所產生的這個生物波也會不一樣。」

 

她是雷理莎,學生時候在2005年曾經寫下全中運1500公尺三連霸的紀錄,後來因為受傷,因為自己的生涯規劃,並沒有持續往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檢測醫生:「看起來你這個運動之後呢,是在這個腰的部分呢,這個訊號反而是減弱,代表它的功能變差。」

雷理莎:「對,因為我的腰其實有受過傷。」

那為什麼能夠快速比對出雷理莎身上不容易看到的問題呢?鍾明勳解釋,以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因為應用了大數據的概念。

 

鍾明勳:「它是以大數據的模式,(資料庫)數據必須要經過多次以及多年的臨床,才能夠確認說這個疾病它的頻譜的模式。所以當我們偵測到人體的一個生物波的時候,(對比資料庫)我們就可以知道說目前這個受檢者的身體裡面罹患哪些疾病的風險有多高,甚至呢我們還可以做到預測,因為它是以大數據的模式去呈現的。」

至於在這研究方面,俄羅斯能夠領先其他國家,鍾明勳也分析,跟他們的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真的很有關係。

鍾明勳:「俄羅斯的幅員太過於廣闊,再加上十字軍東征跟蒙古的西征之後呢,各個人種都有存在,所以在人種的一個資料庫裡面來說他們是不虞匱乏的。」

 

另外鍾明勳也提到,目前他們發現了這樣的檢測以及相關結果,其實跟我們的中醫模式很像,有經絡、有穴位,等到有了更多的數據之後,說不定未來還能參考中醫的治療方式,進而解決更多身體上看不見的麻煩事。

連結: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2750

CTS NEWS 

微型核磁共振搭配百萬病例大數據 預防醫學檢測更加精準

bottom of page